人妻熟女 2004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
2004年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
路彩霞 整理
社会史表面
赵世瑜:《手脚方法论的区域社会史——兼及12世纪以来的华北社会史研究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8期
钱杭:《谈“多元视线”》,《 天津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3期
杨念群:《“方位性学问”、“方位感”与“跨区域研究”的长进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6期
蓝勇:《区域历史研究应有新的理念和施行关爱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4期
梁敬明:《集体化过火逆境:一种区域史的分析想路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申浩、吴建华、徐茂明、张翔凤、邢丙彦、吴强华、罗婧、唐力行、徐松如、王健:《论题:区域史研究的表面与实践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,2004年 05期
行龙:《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表面与方法——山西明清社会史研究》,《史学表面研究》,2004年 04期
张俊峰:《多学科视线下的近代山西社会研究——山西区域社会史学术规划会综述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梁敬明:《中国乡村史研究:学术史的回想与想考》,《浙江学刊》,2004年 02期
王先明:《从〈东方杂志〉看近代乡村社会变迁——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的视角过火他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12期
吕勇:《城市史研究述评:意旨与方法》,《四川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王先明:《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历史、近况与畴昔》,《晋阳学刊》,2004年 01期
常建华:《新时期中国社会史表面战鸣过火演进(上)》,《河北学刊》,2004年 01期
期闵杰: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,2004年 02
苏全有、李风华:《对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反想》,《南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常建华:《台湾大学〈文中丛刊〉中的社会史著述》,《中国史研究动态》,2004年 04期
小田:《社会史的“举座性”与“旷野办事”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04年 03期
池子华、王银:《连年来社会史表面研究述评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04年 03期
李金铮、张雪:《抗日把柄地社会史研究的回想与想考》,《抗日干戈研究》,2004年 02期
常建华:《新时期中国社会史表面战鸣过火演进(下)》,《河北学刊》,2004年 03期
萧延中:《社会史研究中三个可能被“误读”的等号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3期
常建华:《东亚社会比拟与中国社会史研究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3期
郭玉峰:《“多元学科视线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”学术研讨会综述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, 2004年 03期
江湄:《社会史:新的史学范式与新的通史不雅念——评赵世瑜著〈狂欢与日常——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〉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02
张鸣:《社会史的抒发与意旨的寻求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12期
尚智丛:《宋代科学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》,《当然辩证法通信》,2004年 05期
孙小淳:《从“百川朝海”到“河岸喜悦”——试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社会、文化史研究》,《当然辩证法通信》,2004年 03期
符太浩:《社会史研究视线中的〈溪蛮丛笑〉——兼论〈溪蛮丛笑〉在少数民族社会史研究中的地位》,《吉首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高世瑜:《发展与困惑——新时期中国大陆的妇女史研究》,《史学表面研究》,2004年 03期
杜芳琴、裔昭印、刘讲究、李星河、郑永福、吕好意思颐:《妇女史与社会性别的启示》,《史学表面研究》,2004年 03期
杨祥银:《妇女史、口述历史与女性主义视角》,《浙江学刊》,2004年 03期
周蕾:《近五年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综述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 03期
夏蓉:《“中国近代妇女史”课程策画》,《现代熏陶论坛》,2004年 04期
潮龙起:《机密社会研究的表面视角》,《烟台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萧放:《中国传统民风不雅的历史研究与现代想考》,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6期
易小松:《民俗文化视线中的女性研究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科版),2004年 03期
周兵:《西方新文化史的兴起与走向》,《河北学刊》,2004年 06期
葛兆光:《“唐宋”抑或“宋明”——文化史和想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旨》,《历史研究》,2004年 01期
葛兆光:《谁的想想史?为谁写的想想史?——连年未来本学界对日本近代想想史的研究过火启示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3期
方汉奇:《报纸与历史研究》,《历史档案》,2004年 04期
赵世瑜:《历史学即史料学:对于后现代史学的反想》,《学术研究》,2004年 04期
冯尔康:《“说故事”的历史学和历史学问大众文化化》,《河北学刊》,2004年01期
于沛、王子今、张国刚、杨念群、杨奎松、沈志华、罗志田、茅海建、赵世瑜、徐蓝、桑兵、阎步克、彭小瑜、葛兆光、虞和平:《表面与方法: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过火他》,《历史研究》,2004年 04期
王兴旺、宫云维:《历史时辰的发生过火气运——历史不雅念的东说念主类学西席》,《王人鲁学刊》,2004年 04期
王红曼:《新经济社会学与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《贵州财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邢铁:《“社会经济史”——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长进》,《河北学刊》,2004年 01期
朱英:《同行公会——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领域》,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冯季昌、华林甫:《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成绩——评冯贤亮著〈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截止〉》,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王家范:《中国社会经济史靠近的挑战——回答〈大分流〉的“问题毅力”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4期
景爱:《环境史:界说、内容与方法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3期
石楠:《对于环境史分层研究的构想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3期
包茂宏:《中国环境史研究:伊懋可教诲访谈》,《中国历史地公论丛》,2004年 01期
周书灿:《先秦东说念主口史研究中多少表面和方法问题的想考》,《湘潭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李德元:《回眸与前瞻:中国海内侨民史研究述评》,《厦门大学学报》, 2004年 04期
夏明方:《中国灾害史研究的非东说念主文化倾向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3期
张宏明:《系族的再想考——一种东说念主类学的比拟视线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,2004年06期
王洪兵、张想:《清代法制史研究旅途探析——以黄宗智著〈清代的法律、社会与文化〉为中心》,《史学月刊》, 2004年 08期
黄志繁:《历史东说念主类学:读〈走进历史旷野〉》,《史学表面研究》,2004年 01期
江湄:《正宗论的兴起与历史不雅的变化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9期
邓京力:《“国度与社会”分析框架在中国史领域的行使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12期
杨念群:《梁启超〈过渡时间论〉与现代“过渡期历史不雅”的构造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1期
闵杰: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(一)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,2004年02期
闵杰: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(二)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,2004年02期
社会阶级、群体
马亮宽:《略论士东说念主学问群体的造成及社会属性》,《聊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张宏慧:《魏晋风仪与士东说念主衣饰》,《许昌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6期
刘金柱、宋静:《唐宋时期士东说念主的家庭期待熏陶》,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李玉清、王振国:《宋士医师私东说念主编撰医书喜悦之探析》,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王元林、林杏容:《明代西樵四书院与南海士医师集团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,2004年 02期
徐林:《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贫士的社会交易生活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04年 03期
徐林:《明中后期狂士的社会交易生活与江南士林风尚》,《朔方论丛》,2004年 02期
赵园:《明清之际士东说念主游幕及研究的阅历表述——以易堂诸子为例(一)》,《黄河科技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魏泉:《康熙年间“宣南”的士东说念主交游》,《北京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4期
李晓英:《试论晚清士东说念主阶级的做生意潮水》,《甘肃连合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张宇权:《试论晚清传统士医师的乡村社会治理理念——以刘锡鸿为例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4期
山口久和:《中国晚世末期城市学问分子的变貌——探求中国近代学术学问的萌芽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钱杭:《简直与凭空之间的历史授权——萧山湘湖史上的<英宗敕谕>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6期
朱晓征:《断裂照旧延续:这是一个问题——读罗伯特·海姆斯<政事家和闻东说念主:两宋江西抚州的方位精英>》,《河南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衷海燕:《明清吉安府士绅的结构变迁与方位文化》,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李世众:《19世纪中世士绅阶级的分裂——以温州社会为西席中心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,2004年 06期
罗晓华:《科举制取销后的乡村士绅》,《中州学刊》,2004年 02期
徐茂明:《科举之废与江南士绅之改革》,《社会科学》,2004年 11期
陈蕴茜、曲兵:《论清末民初士绅与江浙方位志的变化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04年 04期
蔡晓荣:《传统士绅与社会巨变——以辛亥翻新前后的江西士绅为西席中心》,《江西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许顺富:《论近代闻东说念主的结构分层和社会属性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,2004年 02期
许顺富:《论近代湖南闻东说念主的群体结构过火社会影响》,《湖南大学学报》,,2004年 02期
阳信生:《湖南近代闻东说念主的计量分析》,《中国方位志》,2004年 07期
杜香芹、王先明:《乡绅与乡村权利结构的演变——20世纪三、四十年代闽中乡村权利的重构》,《中国农史》,2004年 03期
李庆刚:《论开明士绅与抗日把柄地的社会公益举止》,《苏州科技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杜香芹:《论国度、系族与乡绅的关系——以抗战时期闽中学田案为西席对象》,《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李海滨:《近20年来中国闻东说念主研究述论》,《许昌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6期
郝秉键:《日本史学界的明清“闻东说念主论”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4期
欧阳凤莲:《浅谈汉代仕宦的放假轨制》,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9期
吴建华:《明清苏州、徽州进士数目和散播的比拟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04年 03期
吴建华:《明清苏州、徽州进士的文化修养与文化互动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2期
钟小安:《中国古代吏胥轨制摭谈》,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郑威:《试析明代阉东说念主籍贯的散播与变化》,《中国历史地公论丛》,2004年 04期
马明达、杜常顺:《明代阉东说念主与释教庙宇》,《暨南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杜常顺:《明代阉东说念主中的非汉族要素》,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6期
王万盈:《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曲过火演进》,《西北师大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张安福:《唐初农民家庭进出与社会发展》,《王人鲁学刊》,2004年 01期
丁淑梅:《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》,《河北学刊》,2004年 04期
张小也:《史料·方法·表面:历史东说念主类学视角下的“钟九闹漕”》,《河北学刊》,2004年 06期
渠桂萍、王先明:《乡村大众视线中的社会分层——以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初的华北乡村为例》,《东说念主文杂志》,2004年 06期
孔祥成:《现代化进度中的上海东说念主力车夫群体研究——以20世纪20~30年代为中心》,《学术探索》,2004年 10期
程好意思宝、刘志伟:《18、19世纪广州洋东说念主家庭里的中国佣东说念主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4期
萧凤霞、刘志伟:《系族、阛阓、盗寇与蛋民——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3期
池子华:《千里重的历史省想——近代中国的托钵人过火职业化》,《中国党政干部论坛》,2004年 04期
周玉波:《明代娼妓和民歌关系论略》,《南京师范大学文体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迟乃鹏:《“宾妓”——薛涛身份的准笃定位》,《天府新论》,2004年 06期
郝伟:《从白圭看先秦时期的到手商东说念主形象》,《江苏商论》,2004年 06期
张弘:《战国秦汉时期商东说念主参政喜悦探析》,《表面学刊》,2004年 02期
薛平拴:《论隋唐长安的商东说念主》,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李发:《宋代商东说念主阶级社会地位分析》,《想茅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王桂清:《从“三言”“二拍”中商东说念主入宦路线看商东说念主的官本位毅力情结》,《朔方论丛》,2004年 02期
孙礼祥:《论王世贞商东说念主列传中的商妇形象——兼论王世贞的妇女不雅》,《安徽播送电视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彭慧珍、王钢:《儒商萌现——浅论<聊斋志异>中的商东说念主形象》,《阴山学刊》,2004年 05期
邱澎生:《阛阓、法律与情面——明清苏州商东说念主团体提供“交易服务”的轨制变迁》,《盛开时间》,2004年 05期
宋伦、李刚:《明清山陕商东说念主在湖北的举止过火会馆建立》,《江汉论坛》,2004年 10期
刘正刚、刘强:《明清江苏的广东商东说念主》,《江苏商论》,2004年 08期
李刚、卫红丽:《明清时期山陕商东说念主与青海歇家关系探微》,《青海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2期
陈林:《明清之际徽商资助新安画家的方式过火动因》,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王云:《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徽商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 03期
卞利:《徽商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公益行状》,《中州学刊》,2004年 04期
秦宗财:《明清徽商的失业生活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6期
陈支平:《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》,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02期
陈晓东:《浅析徽商对传统徽州墟落兴建的影响》,《小城镇建立》,2004年 01期
王世华:《也谈“贾而好儒”是徽商的特色——与张明富先生商榷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 01期
葛剑雄:《从历史地舆看徽商的兴衰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 05期
方利山:《朱熹理学对徽商影响之两面》《合肥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唐力行:《从杭州的徽商看商东说念主组织向血统化的回想——以抗战前夜杭州汪王庙为例论国度、民间社团、商东说念主的互动与社会变迁》,《学术月刊》,2004年05期
王世华:《徽商研究:回眸与前瞻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6期
韩晓莉:《晋商妇婚配生活初探》,《山西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张正明:《晋商与晋商文化》,《中国诱导经济》,2004年 03期
刘建生、丰若非、冀福俊、石惠、马娴静:《晋商研究述评》,《山西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6期
范淑萍:《近二十年来明清晋商研究的遵守和动态》,《中国史研究动态》,2004年 10期
戴光中:《甬商与徽商和晋商之比拟研究》,《宁波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定光平、邱红梅:《清以降羊楼洞茶区的山西商东说念主》,《山西师大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李文海、朱浒:《义和团通顺时期江南绅商对干戈遗民的社会调停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吴媛媛:《从食粮事件看晚清徽州绅商的社会作用——以<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>和<祁米文案>为例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 06期
毕文俊:《中国晚世民间想想与商东说念主社会地位——从中国晚世“箴言六书”看》,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6期
张芳霖:《中国近代商东说念主、商会组织研究的问题毅力与阶段性特性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7期
闫广芬、田正平:《近代商东说念主与熏陶变革》,《文史哲》,2004年 01期
张守广:《抗战时期后方地区的宁波帮企业与企业家》,《宁波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6期
张守广:《卢作孚与巴蜀文化》,《重庆社会科学》,2004年 S2期
杜恂诚:《试论近代中国社会阶级排序》,《学术月刊》,2004年 01期
林星:《近代福建城市社会阶级的变化》,《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》,2004年 06期
杨国安:《主客之间:明代两湖地区土著与流寓的矛盾与冲突》,《中国农史》,2004年01期
孙燕:《试析明清以来中国田主城居喜悦》,《皖西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妇女
王蓉:《殷周妇女社会地位变迁之原因浅析》,《社科纵横》,2004年04期
石岩:《周代金文女子称谓研究》,《文物春秋》,2004年 03期
葛志毅:《周代贵族妇女的政事文化特征及联系的伦理不雅念影响》,《中中文化论坛》,2004年04期
贾丽英:《从居延汉简看汉代随军基层妇女生活》,《石家庄师范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01期
晓川:《女性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——以汉律为视角》,《中华女子学院学报》,2004年01期
陆静卿:《汉晋之际妇女精神风貌的转念过火与士风的关系》,《江汉论坛》,2004年03期
金霞、李传军:《魏晋南朝刑律中的妇女地位——兼谈魏晋南朝刑律的轻省化》,《南都学坛》,2004年02期
黄英:《<晋书·列女传>中的女性》,《四川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S1期
温洁:《南朝民间情歌中的女性自我形象》,《好意思与时间》,2004年 03期
陈丽:《唐代敦煌妇女婚配生活探微》,《敦煌研究》,2004年05
刘衍军:《从节俗诗歌看中唐妇女的狂欢》,《求索》,2004年01期
田晓膺:《唐代女性诗歌中的玄教情感初探》,《四川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杨忠伟:《试析唐代女性的家庭熏陶毅力》,《黑龙江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郑显文:《律令制下唐代妇女的法律地位》,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郑炳林、徐晓丽:《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粟特妇女生活研究》,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张富春:《敦煌变文与唐传奇婚恋题材中女性形象之比拟》,《求索》,2004年 08期
杨果、铁爱花:《唐宋妇女史研究的深化与打破——评<唐宋女性与社会>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 04期
周平远、何世剑:《唐代诗词视线中的妇女文化不雅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7期
李剔透:《从唐代丧服制改革看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》,《都门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S1期
王红丽:《论中唐女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孝敬——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的文化解读》,《茂名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刘芳梅:《试论我国唐代女子体育举止的特性过火原因》,《湖北体育科技》,2004年 03期
钟哲辉:《武则天皇权过火正当性——兼论女性群众行政的魔力》,《长安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田晓膺:《唐代女性玄教情感的成因》,《云南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3期
胡其柱、贾永梅:《法律与社会惯习互动下的妇女与财产——读白凯的<中国的妇女与财产:960-1949年>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01期
张明华:《从曹皇后的说念德自虐看北宋中期儒学复兴对宫廷女性的负面影响》,《浙江万里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张明华:《王安石家眷女性文化初探》,《郑州航空工业管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李永菊:《明清女性进入庙会的文化需求分析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刘莲英:《宋元女性话本演义中女性形象分析》,《燕山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赵崔莉:《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01期
赵崔莉:《明代妇女的二元性过火社会地位》,《辽宁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秦海滢:《明代山东妇女与社会熏陶》,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02期
宋秀丽:《明清时期贞节轨制的积极意旨》,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,2004年03期
康宜:《明清文东说念主的经典论和女性不雅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02期
李永菊:《明清女性进入庙会的文化需求分析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刘正刚:《明末清初干戈中女性遭遇性暴力探析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 01期
程大鲲:《清代的诰命与敕命》,《兰台天下》,2004年11期
吴欣:《论清代再婚妇女的婚配自主权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02期
张晶萍:《乾嘉考据学者的妇女不雅——对于乾嘉考据学者义理不雅的探讨之二》,《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,2004年02期
杜新艳:《晚清女性升天的叙事》,《念书》,2004年 04期
夏春涛:《太平天堂妇女地位问题再研究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02期
廖胜、王晓南:《太平天堂寡妇重婚问题辨析——兼论寡妇重婚不成手脚太平天堂解放妇女之论据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07期
王晓南、廖胜:《广西方位婚俗与太平天堂寡妇重婚问题——兼论寡妇重婚不成手脚太平天堂解放妇女之论据》,《东说念主文杂志》,2004年01期
张仁玺、王凤娟:《晚清学问分子婚恋不雅变化述论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05期
秦晓梅:《晚清时期山东妇女的礼教不雅念分析——以方位志所载<列女传>为对象》,《山东省农业管制干部学院学报》,2004年05期
黄嫣梨:《梁启超与近代妇女解放》,《文史哲》,2004年 03期
朱宇:《试述中国女子熏陶之开赴点》,《江苏熏陶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6期
陈雁:《提醒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熏陶》,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刘登秀:《清末女子熏陶特性简析》,《四川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S1期
颜绍梅、邹建达:《清末云南新型女子熏陶想想初探》,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6期
陈九如:《清末女子留日昂扬的成因》,《芜湖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谭锋、乐钟萍:《试述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熏陶》,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王玉立:《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》,《山东体育科技》,2004年 02期
范立君、谭玉秀:《从近代学制看中国女子熏陶的嬗变》,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庄雅玲:《论20世纪初中国女子职业熏陶产生的原因》,《河南职业时刻师范学院学报》(职业熏陶版),2004年 03期
玉玺焕:《近代学生群体中文化熏陶与传统婚配的冲突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04期
杜学元:《民国之前女子高级熏陶的回想与注视: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拟》,《现代大学熏陶》,2004年 03期
王静:《清末民初女子社团兴起的历史配景》,《株洲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6期
叶利军:《民初女子参政通顺刍论》,《求索》,2004年 02期
陶继波、马晓辉:《民国前期绥远地区汉族妇女由缠足到放足的嬗变》,《内蒙古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侯杰、王想葳:《五四时期新女性的悲催气运评析——以张嗣婧为例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 06期
宋明军:《南京国民政府战前都门禁娼初探》,《民国档案》,2004年 02期
陈文联:《近代中国废娼想想的历史西席》,《中南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夏蓉:《20世纪30年代中期对于“妇女回家”与“良母贤妻”的论战》,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6期
范若兰:《1929—1933年经济危急与中国女性东说念主口国际迁移:马来亚个案研究(1929—1941)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 01期
杨会清、晓敏:《翻新时期江西苏区妇女生活变革研究》,《务实》,2004年 02期
李常生:《山西抗日把柄地妇女劳能源的开导》,《沧桑》,2004年 Z1期
贺桂梅:《学问分子、女性与翻新——从丁玲个案看延安另类实践中的身份政事》,《现代作者议论》,2004年 03期
周蕾:《近五年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综述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03期
潘洪钢:《传统社会中南边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变装——兼与汉族妇女比拟》,《武汉大学学报》,2004年01期
王子华:《云南民族节日传奇中的女性形象》,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01期
沈海梅:《青铜讲究与女性民俗——对云南青铜文化的再领略》,《学术探索》,2004年 02期
明月:《论蒙古族妇女的传统说念德不雅念》,《内蒙古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.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周虹:《满族妇女与信仰民俗》,《民间文化论坛》,2004年 06期
方素梅、杜娜、杜宇: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》,《民族研究》,2004年02期
学嘉:《对于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地位的想考——以梅县客家妇女为例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04期
Anne McLaren、陈勤建、姜丽萍、李金珏:《中国妇女的表面文化与庆典文化——南汇的哭嫁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02期
李宏宇、扬清:《汉语俗话对中国传统妇女的不雅照》,《内蒙古大学学报》,2004年05期
徐续红:《汉语谚语中的妇女不雅》,《广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03期
张莉红:《古代专制权利角逐中的女性》,《文史杂志》,2004年 04期
邸焕双、梁子浪:《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嬗变的想考》,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》,2004年02期
李小脚、朱和双:《中国古代宫廷里的奶妈》,《寻根》,2004年05期
蔡锋:《对古代皇宫贵族女性文化熏陶的西席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 03期
蓝丽妮:《历代女诗东说念主——在男性的天下里发出强音》(英文),《Women of China》,2004年11期
王向贤:《“抗属”的贞节》,《想想阵线》,2004年01期
黄晓娟:《女性神话与性别毅力》,《广西师范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01期
李明杰:《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地位之我见——浅析玄教对妇女的尊崇想想》,《引进与照料》,2004年02期
潘慧生、王福应:《五台平地区传统节日中的性别脑怒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,2004年 02期
张立高:《中国古代妇女监护及亲权与男权之融合》,《伊犁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陈晓辉:《论中国古代刑事诉讼中对女性的很是保护》,《广西政法管制干部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文迎霞、陈东有:《弹词中的女扮男装故事与受众抚玩期待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3期
91、雷虹霁:《历史中的“性别”解读——以孝子图像中女性形象为例》,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06期
家庭与婚配
魏哲铭、李敏:《论尧舜禹的婚配与父权制确切立》,《西北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李龙海:《先商时期商东说念主婚配轨制的变迁》,《商丘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李龙海:《王亥时期商族的婚配形态》,《殷都学刊》,2004年 02期
郑群:《由“归”看《诗经》中的女性在婚配中的变装》,《想茅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高兵:《春秋“流一火婚配”考述》,《王人鲁学刊》,2004年01期
陈丛兰:《<礼记>婚配伦想象想之东说念主文精神》,《青海师专学报》,2004年 06期
曹兆兰:《从金文看两周婚配关系》,《武汉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任树民:《秦汉时期的婚配家庭》,《西藏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多洛肯、胡淑冰:《从汉代诗歌看汉代婚配》,《昌吉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王文娟:《从乐府民歌看汉魏女性的爱情婚配追求》,《零陵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王旭东:《门阀士族的婚配习俗与门阀轨制的隆替》,《中州学刊》,2004年 03期
金仁义:《南朝国婚的家世不雅和东说念主物不雅》,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陈丽:《唐代敦煌妇女婚配生活探微》,《敦煌研究》,2004年 05期
丛朝阳:《唐代婚配类型浅析》,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鲁茜:《唐五代婚恋演义中的唐东说念主婚配不雅过火嬗变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4期
鲁茜:《唐五代婚恋演义中的两本性爱关系阐释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韦兵:《从婚配家眷看唐宋之变》,《中国典籍议论》,2004年 10期
李智萍:《宋代宗女婚配论略》,《殷都学刊》,2004年 01期
陈峰:《北宋皇室与“将门”通婚喜悦探析》,《文史哲》,2004年 03期
李静:《义门家眷的寿命与婚配景况分析》,《江淮论坛》,2004年 05期
张沛之:《元代少数民族官僚家眷婚配初探》,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何德廷:《对于元代婚配轨制的私有性与卓著性的多少想考》,《政法学刊》,2004年 03期
彭茵:《元代两性文化的更改——简论元杂剧中的“弃夫重婚”与“商东说念主参预”型婚变戏》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4期
陈瑞:《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系族的婚配圈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 06期
宋立中:《清末民初江南婚配礼俗嬗变探因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2期
吴欣:《论清代再婚妇女的婚配自主权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04年 02期
韩晓莉:《晋商妇婚配生活初探》,《山西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关威:《五四时期对于婚配解放的想想述评》,《晋阳学刊》,2004年 03期
高志超:《满族东说念主的婚配习俗——从<唐氏家支>家训篇看满族东说念主家眷生活》,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何海龙:《浅析古代满族婚配形态的宗法性》,《满族研究》,2004年 01期
徐祖祥:《试论瑶族传统婚配的内容——以云南瑶族为例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9期
刘遂海:《摩梭的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配探源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科版),2004年 09期
崔明德:《和亲文化与婚配文化比拟研究》,《文史哲》,2004年 02期
饶尚宽:《从汉字看古代婚配形态》,《言语与翻译》,2004年 04期
姜国柱:《儒学婚配家庭不雅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》,《咸阳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崔际银:《视角私有 新见迭出——评<唐代诗东说念主婚配研究>》,《唐都学刊》,2004年 06期
吴其付、卢俊勇:《宋史研究轨迹的映射——<宋代婚配家眷史论>读后》,《中中文化论坛》,2004年 03期
罗新慧:《释“瑶台”——从上博简<子羔>看上古婚俗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 02期
刘自立:《<诗经>婚俗文化探析》,《兰州交通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秦新林:《元代收继婚俗过火演变与影响》,《殷都学刊》,2004年 02期
周喜峰:《略论清代黑龙江少数民族的婚丧民风》,《满语研究》,2004年 01期
路彩霞:《百无禁忌嫁娶忙——清代朔方“乱岁”婚俗西席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 01期
孔令彬:《一种封建婚配习俗中很是的陪嫁品——论<红楼梦>中的陪房》,《红楼梦学刊》,2004年 04期
王晓南、廖胜:《广西方位婚俗与太平天堂寡妇重婚问题——兼论寡妇重婚不成手脚太平天堂解放妇女之论据》,《东说念主文杂志》,2004年 01期
梁海峡、赵丽君、张玉进:《清至民初新疆少数民族婚配范例与婚配习俗》,《昌吉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杨秋:《清末民初广州的“讲究成婚”习俗探析》,《广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8期
李宁利、黄淑娉、司徒尚纪、周玉蓉:《自梳女的“婚嫁”记号》,《广西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3期
岳珑、秦方:《论陕甘宁边区婚俗改革与妇女地位的转念》,《西北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钱永平:《晋中传统婚俗过火流变的西席——以祁县前营村为个案》,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罗曲:《古彝文文件<支格阿龙>反馈的婚俗》,《文史杂志》,2004年 05期
周喜峰:《略论清代黑龙江少数民族的婚丧民风》,《满语研究》,2004年 01期
刘小林:《广西少数民族婚配习俗的文化透视》,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秦学智、宋孝忠:《颜之推家庭熏陶内容论探析》,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张安福:《唐初农民家庭进出与社会发展》,《王人鲁学刊》,2004年 01期
杨梅:《唐代尼僧与普通家庭的关系》,《都门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魏明孔:《唐代工匠与农民家庭鸿沟比拟》,《西北师大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刘金柱、宋静:《唐宋时期士东说念主的家庭期待熏陶》,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高楠、王茂华:《宋代家庭中的奁产纠纷——以在室女为例》,《贵州文史丛刊》,2004年 02期
戴素芳:《曾国藩家庭德教理念过火现代注视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2期
吕宽庆:《从清代立嗣袭取个案看清代父母官对法律正义的接济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1期
黄涛:《论<聊斋志异>中的家庭伦理演义》,《辽宁师专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王玉亮、王培利:《古代家庭熏陶的负面影响》,《历史教学》,2004年 05期
秦燕:《抗日干戈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婚配家庭变革》,《抗日干戈研究》,2004年 03期
肖爱树:《现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西席》,《苏州科技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陈方竞:《一部用生命写成的富于“想想”的书——读高连峻的遗著〈中国婚配家庭史〉》,《社会科学阵线》,2004年 01期
家眷与系族
薛菁魏:《晋时期的特权法与士族门阀轨制的造成》,《福建论坛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09期
田彩仙:《魏晋士族里面的玄儒之辩》,《文艺表面与品评》,2004年 02期
刘爱玲:《魏晋时期的门阀世族》,《前沿》,2004年 02期
孙丽:《魏晋时期琅邪王氏崛起原因初探》,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01期
李传印:《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时间特性》,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孔毅:《北魏前期朔方世族在政权中的地位再领略》,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》, 2004年 01期
辛刚国、巩聿信:《东晋士族的艺术熏陶》,《东南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卜宪群:《东晋南朝家眷的分化与士族的调谢研究——以琅玡王氏为中心》,《南都学坛》,2004年 03期
何仁杰:《南朝王谢家眷里面关系比拟》,《邯郸师专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唐燮军:《从南朝士族到晚唐衣冠户——吴兴沈氏在萧梁至唐末的变迁》,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戴巍:《南朝寒门士族政事地位高潮之原因探析——政事系统良性启动的客不雅取舍》,《甘肃表面学刊》,2004年 02期
陈迪宇:《北归士族在北朝发展的几种模式初探——以太原晋阳王氏、渤海刁氏、琅琊王氏北归后的发展为例》,《临沂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郭宏珍:《朔术士族的历史文化办事》,《大同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顾农:《评<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>》,《河南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刘存祥:《颜氏家眷与琅琊临沂孝悌里》,《寻根》,2004年 02期
马凤岗:《论颜氏家眷的家风与学风》,《临沂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申小红:《略论宋代的系族自治》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,2004年03期
李清升:《所非尔入宋与赛典赤归元考略——谱牒与史志记录的比拟研究》,《回族研究》,2004年 02期
王善军:《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眷的发展》,《中国农史》,2004年 02期
范文:《范仲淹<范氏族谱>在江西的发现》,《江西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俞樟华、冯丽君:《论宋代江浙家眷型文体家群体》,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马斗成:《宋代眉山苏氏家眷与风水试探》,《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温春来:《中央王朝的开拓与少数民族方位政权承袭轨制的演变——对明代贵州水西彝族宗法制的再想考》,《贵州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3期
汪庆元:《明代徽州“义男”考论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01期
常建华:《明代江浙赣地区的系族乡约化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5期
徐茂明:《清代徽苏两地的家眷搬动与文化互动——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2期
刘永华:《墟市、系族与方位政事——以明代至民国时期闽西四保为中心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,2004年06期
张宗洽、郑梦彪:《郑到手家眷族谱的新发现——明崇祯修<石井郑氏族谱>评介》,《中国史研究》,2004年 01期
米彦青:《明末江南世族对女性词学发展的影响》,《吕梁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李江、曹国庆:《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中系族义田的发展》,《农业考古》,2004年03期
臼井佐知子:《明清时间之系族与宗教》,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01期
肖卫华:《论明清瓜代时期上海“望族”的兴衰——以<积年记>为例》,《表面月刊》,2004年 04期
陈瑞:《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系族的婚配圈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06期
徐茂明:《清代徽苏两地的家眷搬动与文化互动——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》,《史林》,2004年02期
陈支平:《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》,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何绵山:《清代台湾家眷的造成》,《华夏文化》,2004年 03期
卜永坚:《清初歙县槐塘程氏的文化建构》,《史林》,2004年05期
郭松义:《读<清代科举家眷>》,《中国史研究》,2004年 01期
袁红涛:《在“国度”与“个东说念主”之间——论20世纪初的系族批判》,《天府新论》,2004年05期
林济:《国民政府时期的两湖新族学与乡村系族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,2004年02期
杜香芹:《论国度、系族与乡绅的关系——以抗战时期闽中学田案为西席对象》,《福建省社会主义》,2004年 01期
庄孔韶:《金翼家眷千里浮的阐扬》,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01期
华琛、秦兆雄:《族东说念主与外东说念主:一个中国系族的收养》,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01期
曾国华:《系族组织与乡村权利结构——赣南和粤东两个村镇个案的研究》,《想想阵线》,2004年01期
刘志伟:《宗法、户籍与系族——以大埔茶阳<饶氏族谱>为中心的规划》,《中山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6期
陈支平:《从碑刻、民间告示等贵寓看福建与台湾的乡族关系》,《台湾研究集刊》,2004年 01期
陈进国:《风水信仰与乡族次序的议约化——以契约为证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4期
覃慧宁:《舛错族群的糊口策略——对桂江黄氏船民族谱的文化解读》,《广西师范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杨彦杰:《客家侨民与方位文化的建构——以“开善”系族社会为例》,《福建论坛》,2004年 10期
朱炳祥:《继嗣与交换:地域社会的组成——对摩哈苴彝村的历史东说念主类学分析》,《民族研究》,2004年06期
罗艳春:《祠堂与系族社会》,《史林》,2004年05期
兰林友:《论华北系族的典型特征》,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01期
李卓:《对于中日家眷轨制与国民性的想考》,《日本学刊》,2004年 02期
汪兵、汪丹:《皇权·绅权·族权——兼论划清中西文化传统的界限》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人妻熟女,2004年01期
谢建社:《社会变迁下农村系族的“旅途依赖”》,《上海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,2004年02期
吴仁安:《五缘文化与家眷史、谱牒文件研究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,2004年01期
李明:《中国古代系族熏陶的中枢——孝说念》,《贵州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01期
夏德峰:《客家:民俗中的“宗亲孤岛”喜悦》,《嘉应学院学报》,2004年01期
季鹏、莫永明:《湖州陈氏家眷述论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03期
陈辉娟:《吕想勉的系族史研究过火史学意旨》,《克山师专学报》,2004年01期
赵会凯:《潘光旦望族研究述论》,《克山师专学报》,2004年04期
赵炎才:《略述刘师培的家眷轨制想想过火伦理近代化不雅》,《学术研究》,2004年11期
赵建之:《赵姓族谱分析》,《寻根》,2004年05期
朱万曙:《<祁门清溪郑氏家乘>所见郑之珍生平贵寓》,《文体遗产》,2004年06期
王国键:《徽州系族立祠修谱举止过火告示》,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,2004年 03期
陈绛:《从一个家眷看传统熏陶向现代熏陶的嬗变——以福州螺洲陈氏家眷为例》,《历史教学》,2004年 01期
贾新奇:《论儒家伦理的家眷主义与超家眷的关爱》,《宁夏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吴仁安:《五缘文化与家眷史、谱牒文件研究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,2004年 01期
卢俊勇:《张邦炜教诲<宋代婚配家眷史论集>出书》,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周淑舫:《论陈郡阳夏谢氏家眷显著所张扬的文化活力》,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季鹏、莫永明:《湖州陈氏家眷述论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 03期
汪谦干:《论安徽寿县孙家鼐家眷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孝敬》,《民国档案》,2004年 02期
李迎芳:《宋琬家眷世系考》,《烟台师范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陈支平:《福建向台湾侨民的家眷外植与研究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杨合林:《陶侃及陶氏家眷兴衰与门阀政事之关系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7期
陈辉娟:《陶希圣的家眷史研究过火史学意旨》,《克山师专学报》,2004年 04期
张海瀛:《赵简子家眷与早期晋阳文化》,《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包铭新、沈雁:《嘉兴郭氏家眷的绘图传统过火历史意旨》,《东华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周礼红:《家眷文化的冲突——浅析<红楼梦>文化内涵》,《好意思与时间》,2004年 04期
刘勇刚:《论云间地域与名门望族对云间派的影响》,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孙定朝、梁中好意思:《族谱中的方位志》,《贵州文史丛刊》,2004年 01期
边佐卿:《中国·抚顺满族姓氏与谱牒学术研讨会综述》,《满族研究》,2004年 03期
展开:《对新修族谱的少许想考》,《华夏文化》,2004年 02期
陈子丹:《少数民族谱牒档案探析》,《学术探索》,2004年 06期
朱万曙:《<新安名族志>的编纂历程与版块》,《安徽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张廷银:《传统家支中“八景”的文化意旨》,《广州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马颖生:《孤本<咸阳家乘>(<大理马姓家支>)研究》,《回族研究》,2004年 02期
杨一琼:《家支研究价值新探析》,《藏书楼》,2004年 02期
郑伟强:《彝族谱牒之研究》,《江西财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赵建之:《赵姓族谱分析》,《寻根》,2004年 05期
周兴茂:《湖北苗族的“无字族谱”》,《贵州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王国键:《徽州系族立祠修谱举止过火告示》,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,2004年03期
陈东有、曹雪稚: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章程与通变——以江西景德镇瑶里镇程氏宗祠为例》,《江西财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王小波、宣建:《浦江郑宅的家眷文化与建筑》,《小城镇建立》,2004年 02期
孙红梅、赵彤梅:《从闵氏宗祠看豫南穿斗建筑特性》,《华夏文物》,2004年 01期
管志刚:《阐扬古徽州建筑的系族不雅念》,《保密》,2004年 11期
姚士奇:《从郊天与封禅看玉器在古代国度宗法政事中的地位》,《珠宝科技》,2004年 04期
廖杨:《宗法文化与宗法轨制论》,《文山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张践:《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性与政教关系的历史演进》,《零陵学院学报》,2004年09期
巫达:《彝族社会中“尔普”相貌的变迁》,《民族研究》,2004年01期
颜小华:《维吾尔族传统宗法文化初探》,《青海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4期
廖杨:《鲜卑族宗法文化论略》,《黑龙江民族丛刊》,2004年 05期
廖杨:《月氏族宗法文化论》,《河西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廖杨:《匈奴宗法文化论》,《内蒙古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.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民风
高梓梅:《生育禁忌文化豪情阐释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高梓梅:《豫南生育习俗文化述论》,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张勃:《祈孕≠祈子说——兼及大众的生育不雅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03期
蔡磊:《庆典中的记号与结构——以周城出生礼为例》,《中中文化论坛》,2004年 04期
王焰安:《江淮传统庆生子习俗说略》,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任重:《汉阳的传统民俗与生殖贵重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 01期
钟俊昆、孔繁河:《赣南客家礼俗与生殖贵重喜悦及成因》,《赣南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陈沫吾:《话说肖形印与十二生肖》,《文史杂志》,2004年 01期
范世忠:《十二生肖文化撷趣》,《文史杂志》,2004年 01期
朱丽娟:《论秦汉时期汉族丧葬民风的特性》,《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》,2004年 04期
王凤娟:《从山东画像石看汉代送葬与祭祀礼俗》,《东方论坛》,2004年 04期
刘克重:《早期玄教好意思学想想对汉画像石葬俗的影响》,《庆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金爱秀:《北魏丧葬轨制初探》,《河南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黄云鹤:《魏晋时期薄葬想想探析》,《北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宋东侠:《浅析宋代丧葬明器》,《青海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6期
葛玉红:《清代丧葬习俗特性之研究》,《辽宁大学学报》,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葛玉红:《清末民初丧葬习俗的演变述论》,《学术交流》,2004年 07期
阙岳:《藏族丧葬习俗的文化东说念主类学分析》,《青海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3期
孙郁勃:《略论西夏的墓葬形制和丧葬习俗》,《东南文化》,2004年 05期
杨华:《论中国西南地区腰坑墓葬俗文化的发源与发展——兼论中国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》,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李禧:《黑与白的葬俗探论》,《东南文化》,2004年 03期
夏寒:《龙虬庄坟场葬俗研究》,《东南文化》,2004年 04期
何海华:《从寒食明朗诗看唐代民风》,《菏泽师范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张勃:《论官方与民间协力对寒食习俗的影响》,《王人鲁学刊》,2004年 02期
赵克生:《洪武十年前后的祭礼改制初探——以郊、庙、社稷礼为中心》,《东南文化》,2004年 05期
赵克生:《试论明朝两京祭礼的归并》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4期
赵克生:《明世宗祭礼改制对嘉靖政事、经济的影响》,《聊城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赵克生:《明、蒙冲突与祭礼之变》,《中国边域史地研究》,2004年 02期
马琳、陈烈:《木:祭天习俗与民族文化意蕴》,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谢婉若:《浅析盂兰盆会在中国的民俗化》,《株洲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6期
姜楠:《“射礼”源头考》,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唐永干西周的“射礼”——中国东说念主体通顺轨制文化通论之二》,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杨健吾:《颜色与时辰:一种很是的民俗喜悦》,《文史杂志》,2004年 01期
刘说念超:《秦简<日书>择吉民俗研究》,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曹莉萍:《天津商东说念主与清末民初社会习俗变迁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,2004年 03期
张朝丽、张朝晨:《从“三言、二拍”中的商东说念主形象看明代民俗的新发展》,《唐山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杨舟师:《论中国古代楹联告白的艺术特色》,《河南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胡其偉:《清代北京贩子“響器”研究》,《中国文化》,2004年 01期
刘说念超:《中国民俗中的搭理之说念》,《湖北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李真玉:《汉画中的农事习俗》,《南都学坛》,2004年 05期
闵宗殿:《古代的劝农备耕民俗——迎春》,《古今农业》,2004年 01期
彭维:《上巳民风流变》,《寻根》,2004年 03期
戈春源:《端午节发源于伍子胥考》,《苏州科技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杜汉华、汪碧涛、余海鹏:《“另楚寒巫”“七夕节”源考》,《襄樊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周原:《<四时田园杂兴>与苏州的岁时民俗》,《社科纵横》,2004年 04期
李朝:《汉族腊日习俗与藏族跳钺斧庆典比拟研究——兼谈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变异》,《青海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马健雄:《社会文化喜悦的记号意旨及解读——以木戛拉祜纳年节庆典的分析为例》,《想想阵线》,2004年 06期
尤岩:《火烛银花元夕天———江苏元宵节俗过火文化解读》,《江苏方位志》,2004年 01期
林河:《傩与湖湘文化》《民族论坛》,2004年 04期
柯林、吴晓玲:《傩坛巫音:原始言语与音乐的遗响》,《民族论坛》,2004年 04期
《傩面:戴在脸上的历史》,《民族论坛》,2004年 04期
华夏经纬:《从“酧神”到“娱东说念主”——一个土家傩师的变装嬗变》,《民族论坛》,2004年 04期
张子伟:《还傩愿——土家苗汉共生的文化喜悦》,《民族论坛》,2004年 06期
田华咏:《试论侗族冲傩文化与侗族医药文化的关系》,《中国民族医药杂志》,2004年 S1期
李永林:《傩文化中的玄教》,《中国玄教》,2004年 04期
幽静馥:《唐宋傩礼、傩戏与高丽傩戏》,《湖北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索端智:《庆典与记号——年都乎岁末傩疫举止的东说念主类学研究》,《青海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冯迎福:《回族禁忌习俗过火社会功能》,《青海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马登明:回族历法与回族习俗》,《青海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赛音朝克图:《试谈蒙古民族“招福驱邪”习俗》,《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吉成名:《汉族毒蛇禁忌习俗研究》,《广西师范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房学嘉:《从古契书看客家民俗——以粤东梅县和台南高雄屏东地区为重心分析》,《嘉应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江林:《<诗经·木瓜>与周代礼俗》,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,2004年 01期
许智银:《<诗经>中河洛地区民情民风研究》,《河南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李法惠:《汉代南阳的民风文化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8期
王成功:《汉代谣谚与世风》,《聊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6期
秦永洲:《转型期的民俗变异与说念德重构——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转型的历史启示》,《生意文化》,2004年 01期
李传军:《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风巡使轨制初探》,《晋阳学刊》,2004年 02期
温春来:《行政成本、汉夷民风与改土归流——明代贵州贵阳府与新贵县成立始末》,《中山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曾超:《侬心依旧笔耕勤——<明代东说念主物民风考论>读后》,《文史杂志》,2004年 01期
吴静瑾:《从<清嘉录>看清中后期吴地的城市民俗》,《温州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赵立霞:《清末庙产兴学与改俗迁风》,《山东省农业管制干部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吴效马:《民国时期民风文化现代转型的旅途》,《晋阳学刊》,2004年 02期
徐杨:《试论抗战时期西南城市大众生活习俗的变迁》,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丰家骅:《息壤探原——从治水神话到求雨民风》,《寻根》,2004年 01期
史耀增:《关中东府民间祈雨民风透视》,《古今农业》,2004年 01期
张希玲:《拟支属称谓习俗过火文化想考》,《边域经济与文化》,2004年 12期
徐少舟:《中国传统东说念主物称谓习俗的文化透视》,《江汉论坛》,2004年 02期
王兆祥:《天津民俗文化刍议》,《天津成东说念主高级学校连合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陈桐生:《南楚巫娼习俗与中国好意思文传统》,《文艺研究》,2004年 04期
王洪江:《山西民间禁忌文化琐谈》,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宁胜克:《华夏女娲神话的流布及联系习俗》,《漯河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陶想炎:《论乡村民俗与都市民俗》,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米切若张:《门俗文化浅窥》,《楚雄兵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南德庆:《中国传统社会析产习俗述评》,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阎爱民:《<资治通鉴>“世民跪而吮上乳”的解说——兼谈中国古代“乳翁”遗俗》,《中国史研究》,2004年 03期
李莉:《中国民俗中的松柏预见》,《山西师大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张轶:《中国民俗文化特征初探》,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张爱红、雷炳炎:《五年来中国近代民风史研究综述》,《南华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方艳华: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近代社会民风史研究述评》,《郧阳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5期
苏全有、景东升:《近十年来的中国近代民风史研究综述》,《安阳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饶伟新、刘永华、张侃:《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领域——“礼节、习俗与社会次序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04期
社会生活
朱华:《中国旷古及春秋前期的好意思学与衣饰》,《宁波服装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向勇:《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与衣饰格调》,《大连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6期
张宏慧:《魏晋风仪与士东说念主衣饰》,《许昌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6期
朱华、范强、阚丽红:《魏晋衣饰风仪闲谈》,《宁波服装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晏新志:《大唐讲究之花 唐代妇女衣饰文化》,《文博》,2004年 01期
林西朗:《唐代玄教衣饰轨制初探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4期
王祺明、沈佳:《唐宋朝代的衣饰比拟研究》,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纳春英:《唐代妇女的出行装过火文化意旨》,《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周玲、张连举:《元杂剧中的衣饰民风文化遗存》,《贵州文史丛刊》,2004年 04期
尉富国:《从〈徐霞客纪行〉看明末广西饮食、衣饰、居住民俗》,《广西方位志》,2004年 01期
陈东生、周丽艳、尉晓娟:《清代满、汉衣饰的演变与会通》,《宁波服装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王鸣:《从满族民风看清代民间衣饰》,《保密》,2004年 05期
王象:《论晚清上海传统男性衣饰》,《北京纺织》,2004年 02期
武文、刘英林:《中国传统衣饰中的结饰品》,《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张晓霞、缪良云:《中国传统衣饰性质刍议》,《湖北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胡晓靖:《中国古代衣饰文化的演变与发展》,《信阳农业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3期
苑涛:《论中国古代衣饰的文化形态》,《文史哲》,2004年 05期
张颖:《中国古代裘皮衣饰的几点探讨》,《泰山学院学报》, 2004年 05期
伍魏:《政事轨制与中国古代衣饰文化》,《奢华经济》,2004年 04期
冯盈之:《儒家想想对汉民族衣饰不雅负面影响二题》,《宁波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孙俐:《中国近代社会想潮与衣饰变革》,《十堰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刘宁:《中国近代衣饰的审好意思变迁》,《烟台师范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徐逸、董薇:《浅议民国时期衣饰变革的意旨》,《宁波服装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王家树:《形象的中国衣饰史——读〈中国织绣衣饰全集〉》,《好意思术之友》, 2004年 01期
红峰:《青海地区蒙古族衣饰述略》,《青海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1期
郑屹:《奇光异彩的侗族衣饰》,《丝绸之路》,2004年 03期
张静、张雨:《浅析中国历史上几次民族衣饰的并吞》,《商丘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许兆昌:《出入经史,蔚为大不雅——评丁鼎著〈仪礼·丧服〉考论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04年 01期
孙家洲:《评丁更动著〈仪礼·丧服〉考论》,《中国史研究动态,2004年 03期
梁方健:《传统礼学的现代阐释——读〈仪礼·丧服〉考论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 02期
杨健吾:《先秦时期中国民间的颜色民俗》,《成都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 2004年 01期
杨健吾:《明代中国民间的颜色民俗》,《天府新论》,2004年 04期
杨琳:《中国古代表露礼俗研究》,《民族艺术》, 2004年 03期
管志刚:《心态史学视线下的清代服装》,《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》, 2004年 05期
王戈:《先秦青铜酒具与礼节》,《紫禁城》,2004年 04期
安鲁、张小明、王雯、李奔:《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》,《安徽农业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姚伟钧、王玲:《汉唐时期朔方胡汉饮食原料之交流》,《南宁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王赛时:《唐代饮食中的淡水鱼》,《四川烹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王赛时:《唐代饮食中的海产品》,《四川烹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3期
伏杰:《唐宋时期饮茶之风与茶税的开征》,《涉外税务》,2004年 05期
吕维新:《唐朝禅宗对茶文化的了得孝敬》,《茶叶通信》,2004年 02期
何立波:《略谈宋代饮食风尚》,《寻根》,2004年 02期
侯彦喜:《宋代饮食文化初探》,《开封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陈默:《浅析宋代茶文化蕃昌的原因》,《文史杂志》, 2004年 03期
李祥林:《元代茶文化》,《四川烹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周玲:《元杂剧中的茶文化习俗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科版),2004年 08期
李祥林:《元代酒文化点滴》,《四川烹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4期
冯敏:《明清侨民与四川饮食文化》,《四川烹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2期
胡长春、龙晨红、说念理:《从明代茶书看明东说念主的茶文化取向》,《农业考古》, 2004年 02期
张亚杰:《清东说念主的饮食民风》,《渤海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周光优: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特色》,《东方食疗与保健》,2004年 01期
高成鸢:《研究中国食史 探索势必礼貌——读王子辉〈中国饮食文化研究〉》,《扬州大学烹调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关剑平:《中国茶文化的造成(上)》,《上海后生管制干部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余剑:《龙与中国饮食》,《农村实用工程时刻.绿色食物》,2004年 03期
樊志民:《中国古代朔方饮食文化特色研究》,《农业考古》,2004年 01期
张景明:《中国朔方游牧民族的饮食卫生保健与饮食表面》,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》, 2004年 01期
《从旷古挑出的酒旗——少数民族酒文化溯源》,《民族论坛》,2004年 02期
何绵山:《台湾的食俗信仰与禁忌》,《食物与生活》,2004年 06期
姚勤智:《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、特性及饮食习俗》,《山西师大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李华珍:《中国传统民居的当然环境不雅过火文化渊源》,《福建工程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黄旭曦:《简论中国古代民居策画》,《南平师专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刘丛林:《中国传统民居保密中的举座意匠》,《居品与室内保密》,2004年 04期
王春燕:《徽州古民居雕镂保特务幽》,《保密》,2004年 04期
孙丹:《徽州民居的记号文化》,《中外建筑》,2004年 04期
翁炳峰:《福建古民居门扇木雕纹饰初探》,《王人鲁艺林》,2004年 01期
程晖、汪将强:《徽州传统民居聚破损间不雅探析》,《小城镇建立》,2004年 04期
肖承光、金晓润:《客祖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过火文化渊源》,《赣南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王中军:《东北满族民居的特性——乌拉街镇“后府”研究》,《长春工程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张承宗:《六朝时期的江南园林》,《苏州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臧丽娜:《明清时期苏州东山民居建筑艺术与香山帮建筑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 01期
何晓说念:《明清江南門窗格子藝術述論》,《中国文化》,2004年 01期
许艳娟:《清末以来居住民风的变迁》,《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黄富成、衡云花:《殷周贵族行车礼俗探析》,《华夏考古》,2004年 02期
冯沂:《临沂汉画像石中所见车骑出行图考释》,《文博》,2004年 01期
李岩:《君王巡游与中国古代的旅游》,《广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9期
陈来生:《古代中国东说念主的旅游性格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4期
罗新慧:《尚“文”之风与周代社会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,200404
刘厚琴:《儒学与汉代社会风尚的嬗变》,《天府新论》,2004年 01期
秦永洲:《魏晋南北朝社会风尚变异中的新文化因素》,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李红霞、张彩红:《论科举对唐代隐逸风尚喜悦的影响》,《重庆工商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涂耀军、张洪春:《浅论宋代生意的喜悦对社会风尚的影响》,《菏泽师范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1期
何玉红:《西夏女兵过火社会风尚》,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郑维宽:《清代民国时期四川社会风尚演变的历程及特性》,《成都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4期
孙燕京:《晚清社会风尚过火变化》,《中州学刊》,2004年 06期
买文兰:《冯玉祥主豫期间的社会民风改革述评》,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方艳华: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近代社会民风史研究述评》,《郧阳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5期
杨升之:《“清”:魏晋士东说念主的社会生活理念》,《许昌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陈宝良:《新名词与腾达活——晚明社会生活的“活力”与“各样性”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,2004年 01期
陈宝良:《晚明社会生活的新动向》,《福建论坛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9期
黄云鹤:《〈陋轩诗〉与清初灶户的社会生活》,《北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高志超:《满族东说念主的婚配习俗——从〈唐氏家支〉家训篇看满族东说念主家眷生活》,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常书红:《清代北京的旗、民一体化进度 ——兼论北京满汉文化的会通》,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,2004年01期
李长莉:《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期社会生活方式及不雅念的变迁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5期
李云峰、刘俊凤:《抗日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生活的变迁》,《西北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徐杨:《试论抗战时期西南城市大众生活习俗的变迁》,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徐元章、徐元健、张秀莉、廖大伟:《"颜色大王"周宗良的家居生活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S1期
项赤军、刘英林、刘芦萍:《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》,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张晓欣、陶战波、王金宝:《我国岁时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举止》,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》,2004年 11期
张有平、柳倩月:《民族传统体育与节日文化探析》,《湖北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方协邦:《青藏高原古代体育乐舞文化探源》,《体育文化导刊》,2004年 06期
聂付生:《论明代书院文化的传播机制》,《湖南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邓洪波:《面向百姓:明代书院发展的新动向》,《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胡青、简虎:《论宋元之际江南书院对社会的熏陶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6期
周国平:《宋代私学与理学传播:以书院为中心》,《浙江树东说念主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王洪亮:《论古代书院的社会熏陶功能》,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田耀农:《以陕北民间音乐为实例的礼俗音乐研究讲述》,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汪毅夫:《〈言大众殊〉与1897-1928年间泉州的贩子文化》,《东南学术》,2004年 06期
丁淑梅:《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》,《河北学刊》,2004年 04期
(民间)宗教信仰
李宏坤:《北京历代君王庙内关帝庙初探》,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郭延杰:《泉州的关帝信仰》,《文史杂志》,2004年 03期
李宏坤:《清代的关帝贵重》,《历史档案》,2004年 02期
蔡少卿:《中国民间信仰的特性与社会功能——以关帝、不雅音和妈祖为例》,《江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4期
葛继勇、施梦嘉:《关帝信仰的造成、东传日本过火影响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刘海燕:《民间传奇中关羽形象塑成探析》,《西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叶涛:《论泰山贵重与东岳泰山神的造成》,《西北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3期
叶涛:《泰山香社传统进香庆典述略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 03期
范恩君:《泰山神信仰探微》,《中国玄教》,2004年 01期
武裁军:《明清天子天坛祈雨》,《紫禁城》,2004年 03期
苑利、顾军:《从龙王信仰看研究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与意旨》,《青海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朱霞:《盐井与卤龙王:诺邓盐井的时刻学问与民间信仰》,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》(当然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李志鸿:《雷法与雷神贵重》,《中国玄教》,2004年 03期
徐心希:《明清时期闽台当然灾害对妈祖信仰的影响》,《莆田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王连弟:《论妈祖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》,《闽江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6期
宋德剑:《国度截止与方位社会的整合:闽粤赣客家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视线》,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刘大可:《神明贵重与传统社区毅力——对闽西武北客家社区的旷野探访研究》,《民族研究》,2004年05期
罗勇:《论民间信仰对客祖传统社会的调控功能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7期
吴效群:《文化的冲突与较量——北京妙峰山碧霞元君信仰与天津大众之关系》,《河南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雷闻:《唐代方位祠祀的分层与运作——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》,《历史研究》,2004年02期
张传勇:《省城隍庙考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3期
张传勇:《明清山东城隍庙“异例”考》,《聊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6期
孙江:《太阳的牵挂——对于太阳三月十九日生辰话语的学问考古》,《南京大学学报》,2004年04期
塚本善隆、施萍婷、赵声良:《从释迦、弥勒到阿弥陀,从无量寿到阿弥陀——北魏至唐的变化》,《敦煌研究》,2004年 05期
张琪亚:《论民间祭祀神佛形象的普通化》,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李利安:《从中国民间不雅音尘仰看中国玄教文化与印度释教文化的对话》,《东说念主文杂志》,2004年 01期
徐宏图:《谈普陀不雅音尘仰的历史影响》,《浙江海洋学院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韩秉方:《不雅世音尘仰与妙善的传奇——兼及我国最早一部宝卷<香山宝卷>的出生》,《天下宗教研究》,2004年 02期
尹文汉:《论九华山释教文化与我国地藏信仰的互动》,《池州师专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李海波:《唐代文殊信仰喜悦的政事配景》,《西北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万方:《华夏民间俗信宗教——济公》,《书屋》,2004年 11期
张乃翥:《洛阳存古阁藏石与北宋民间释教信仰》,《河南科技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康保成《沙头陀的骷髅项链——从新颅贵重到密宗庆典》,《河南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刘朝晨:《宋代民间密宗信仰——以<夷坚志>为中心的初步西席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2期
周晶:《赎罪的庆典——藏族驱邪魔习俗研究初步》,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才让:《蒙元统治者取舍藏传释教信仰的历史配景及内在原因》,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唐吉想:《藏传释教对蒙古族民间信仰习俗的影响》,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刘伟:《清宫旧藏藏传释教格调瓷器与君王宗教信仰》,《中国藏学》,2004年 01期
马钧:《祷告与敬畏中认识的灵光——西部民族宗教信仰与民族审好意思体验之一》,《中国土族》,2004年 03期
娜拉:《演进与调节:卫拉特蒙古东说念主的宗教信仰》,《周口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宝贵贞:《元代蒙古东说念主宗教信仰的多元化问题》,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纳钦:《多线索信仰:一个蒙古墟落传统民俗社会的维系——在珠腊沁村的旷野研究》,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许玉平:《大理白族妇女宗教信仰分析》,《大理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梁杏云:《壮族麽教挂图与壮族民间信仰》,《经济与社会发展》,2004年 10期
蓝岚:《壮族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历史作用》,《红河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热孜婉:《试论维吾尔族宗教信仰的历史变迁》,《山东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卢兵:《土家眷、苗族祭祀庆典中的体育文化解读》,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菅志翔:《宗教信仰与族群鸿沟——以保安族为例》,《西北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2期
陈炜、侯宣杰:《民间宗教交易与近代广西民族地区城镇经济的发展》,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张泽洪:《近代以来的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——以国外学者研究为中心》,《西藏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林拓:《福建早期宗教信仰的地域形态》,《宗教学研究》,2004年 02期
段凌平、张晓松:《漳州地区民间信仰探访与研究》,《漳州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丁玲玲:《泉州民间信仰的多元化和功利性》,《经济与社会发展》,2004年 06期
高熔:《闽台的医药之神信仰》,《福建中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万方:《华夏民间俗信宗教——药王菩萨》,《书屋》,2004年 09期
叶耿瑾:《明代民间瓷质供器中的宗教信仰及毅力》,《南边文物》,2004年 02期
孙长初:《六朝青瓷中的宗教信仰》,《东南文化》,2004年 01期
周侃:《浅谈唐代手工业者的宗教信仰生活》,《聊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闵丙三:《汉代乐府诗里的伟人信仰》,《宗教学研究》,2004年 01期
张华松:《月神贵重与方仙信仰——方仙说产生于古黄县新证》,《王人鲁学刊》,2004年 02期
詹石窗:《玄教伟人信仰过火生命毅力透析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王永平:《论唐代山西的民间信仰》,《山西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吴滔:《清代苏州地区的村庙和镇庙:从民间信仰透视城乡关系》,《中国农史》,2004年 02期
樊树志:《江南市镇的民间信仰与奢侈风尚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黄元英:《从民间祭祀看商洛大众的信仰民风》,《商洛师范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1期
蒋立松:《从汪公等民间信仰看屯堡东说念主的主体起头》,《贵州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1期
王好意思凤:《史前宗教信仰与说念德不雅念的一体化》,《唐都学刊》,2004年 01期
李锦山:《史前生殖贵重过火信仰》,《华夏文物》,2004年 02期
皇甫菊含:《中国古代“巫舞”衣饰的记号性》,《丝绸》,2004年 01期
马雪莲:《伏羲祭祀变迁中的文化内涵分析》,《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霍然:《论虞夏社会转型与祭祀乐舞嬗变》,《内蒙古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.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张胜冰:《图腾艺术的奥密性及记号意旨演变》,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樊淑敏:《祀地庆典的演化与万荣后土祭祀》,《运城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刘力:《简析秦汉三大信仰》,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汪小洋:《汉画像石中西王母中心的造成与宗教意旨》,《南边文物》,2004年 03期
汪小洋:《汉画像石中射鸟图像的宗教领略》,《上饶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马新:《论两汉时间的乡村神祇贵重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刘长东:《本命信仰考》,《四川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杨军:《中国古代乌鸦信仰述略》,《陕西师范大学持续熏陶学报》,004年 02期
刘说念超:《论太岁信仰习俗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科版),2004年 09期
张维慎:《“面缚”:古代投诚庆典解读》,《中州学刊》,2004年 02期
张业强、杨兰:《贵州民间魂魄信仰——湄潭过关庆典之研究之二》,《贵州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万方:《华夏民间俗信宗教——孟婆神》,《书屋》,2004年 02期
万方:《华夏民间俗信宗教——门神》,《书屋》,2004年 08期
万方:《华夏民间俗信宗教——虫王》,《书屋》,2004年 03期
万方:《华夏民间俗信宗教——钟馗》,《书屋》,2004年 04期
万方:《华夏民间俗信宗教——天后娘娘》,《书屋》,2004年 05期
万方:《华夏民间俗信宗教——戏班神》,《书屋》,2004年 06期
万方:《华夏民间俗信宗教——五说念(盗) 将军》,《书屋》,2004年 07期
万方:《华夏民间俗信宗教——黄大仙》,《书屋》,2004年 10期
萧放:《天时与东说念主时——大众时辰毅力探源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徐芳:《民间信仰的规复与重建——以侯村女娲信仰个案研究为例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 01期
徐国源:《民间神袛:信仰与传播》,《苏州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吴光正:《从何仙姑传奇看宗教传奇与民间传奇的互动》,《海南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高贤栋:《北朝时政谣谚与民间信仰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 01期
李真玉:《北京历史上的玄教庙会》,《中国宗教》,2004年 06期
徐开国:《从庙会上演谈宗教祭祀举止对戏剧的影响》,《雁北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李云华:《民间信仰与宗教》,《中国宗教》,2004年 09期
陈进国:《风水信仰与乡族次序的议约化——以契约为证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4期
臼井佐知子:《明清时间之系族与宗教》,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周辉湘:《论近代民间宗教的政事变迁》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3期
王晶:《对辛亥翻新时期中国农民信仰特征的分析与想考》,《社会科学阵线》,2004年 05期
林绪武、李钊:《步入中国大众信仰天下——解读<普通与圣洁——中国大众宗教毅力>》,《历史教学》,2004年 06期
周辉湘:《论近代民间宗教的政事变迁》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3期
《民间信仰书目编录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 01期
心态史
王好意思凤:《史前宗教信仰与说念德不雅念的一体化》,《唐都学刊》,2004年01期
张胜冰:《从图腾艺术看好意思学不雅念的演变》,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罗新慧:《从上博简<鲁邦大旱>之“敚”看古代的神灵不雅念》,《学术月刊》,2004年 10期
晓庆:《<诗经>与中华英才传统文化心态》,《辽宁师专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刘蓉、白炜:《从<左传>看春秋时东说念主的存一火不雅》,《唐都学刊》,2004年 03期
陈春会:《春秋战国社会转型与“私”不雅念的发展》,《东说念主文杂志》,2004年 05期
蔡堂根:《先秦的变形不雅念过火发展》,《西南交通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李大华:《论先秦中国社会的自制不雅念》,《形而上学研究》,2004年 10期
廖明君、朱存明:《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好意思不雅念的探讨》,《民族艺术》,2004年 01期
徐华:《两汉存一火不雅的演变过火艺术弘扬》,《扬州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陕艳娜:《试论魏晋士东说念主的东说念主格冲突》,《陕西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闫春新:《两晋之际儒家“家国”不雅念的演变》,《东岳论丛》,2004年 02期
李红霞:《唐代士东说念主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周侃:《浅谈唐代手工业者的宗教信仰生活》,《聊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朱红霞:《宋之问贬谪的心路历程及逐臣心态研究》,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明秀气:《试析玄宗心态对社会历史进度的影响——以“开元盛世”到“安史之乱”为例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4期
张维民:《论中唐士东说念主的豪情建构》,《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张宇:《唐后期财经官僚聘请轨范的变化与社会贤能不雅念之变迁》,《武汉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房锐:《从<北梦琐言>看晚唐落选士东说念主的心态》,《社会科学家》,2004年 05期
祝尚书:《科名前定:宋代科举轨制下的社会心态 ——兼论对宋东说念主志怪演义创作的影响》,《文史哲》,2004年02期
张明华:《北宋宣仁太后垂帘时期的豪情分析》,《洛阳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钱建状:《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东说念主的不齐心态与环境变化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赵维江、张沫:《论赵孟頫仕元的心态历程》,《西北师大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王萌:《论明清时期女性创作群体阴事婚配的心态》,《河南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莎日娜:《试论明清之际章回演义中的民族心态》,《内蒙古社会科学》(汉文版),2003年 01期
王桂清:《士商联婚背后折射的求官豪情——析“三言”“二拍”对于士商联婚的演义》,《学术交流》,2004年 07期
吴鹏:《论杨龙友的文化取舍——兼论晚明士东说念主“殉死”心态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6期
张建华:《清朝早期(1689-1869年)的左券实践与左券不雅念》,《学术研究》,2004年 10期
刘凤云:《清代北京文东说念主官僚的居家不雅念与前锋》,《北京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2期
宋志坚:《乾隆天子的矛盾心态》,《唯实》,2004年 Z1期
李存朴:《18世纪末往常中日对西方新天下不雅念的回答》,《烟台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戴斌武:《丁宝桢反教心态及范式透视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王秀琴:《烟土干戈时期统治阶级社会心态初探》,《沧桑》,2004年 Z1期
宋佳红:《论近代早期基督教婚配不雅念的变化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,2004年 01期
薛晓荣:《从普世帝国到民族国度——清末近代中国国度不雅念的生息与国度整合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,2004年 02期
刘增合:《朝野禁政不雅念与清末禁烟激变》,《文史哲》,2004年 02期
王肇磊:《19世纪中西不雅念的冲突——从中西告示往来看夷夏不雅念的变化》,《郧阳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1期
秦晓梅:《晚清时期山东妇女的礼教不雅念分析——以方位志所载〈列女传〉为对象》,《山东省农业管制干部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张国雄:《从开平碉楼看近代侨乡大众对西方文化的主动接管》,《湖北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赵孝萱:《非圣贤、反英杰的生意才子——近代(1897~1949)报刊文东说念主的普通性格与游戏心态》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沈传亮:《五四时期学问分子的历史文化豪情分析》,《北京党史》,2004年 03期
林存光:《五四新文化通顺与孔子不雅念的根底转念》,《孔子研究》,2004年 03期
《试析社会心态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影响和作用》,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》
小田:《社群心态的解读——围绕1933年的浙江乡村探访而展开》,《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7期
张红:《抗战时期内迁卓著文化东说念主士的大众毅力研究》,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冉凡:《祭品与祥物——纸钱与传统丧葬民风心态谫论》,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高梓梅:《生育禁忌文化豪情阐释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黄鹏:《镜民俗与崇巫豪情——广西右江流域“镜”民俗事象研究》,《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》,2004年 01期
范正声:《古代恋鞋不雅念过火豪情学阐释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高梓梅:《历史东说念主物传奇中的大众文化豪情》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6期
余霞:《由文化事象长远到女性豪情——对于土家眷哭嫁歌研究的想考》,《湖北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路晓军、路小燕、田根胜:《中国传统文化的存一火不雅》,《求索》,2004年 06期
张胜冰: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不雅念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,2004年 02期
陈盈盈: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失业不雅念》,《当然辩证法研究》,2004年 05期
潘宇:《中国传统“厌讼”不雅念辨析》,《北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王庆卫:《中国传统丑不雅念初探》,《重庆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2期
胡发贵:《“寰宇为寰宇东说念主之寰宇”——中国古代民主不雅念的开赴点》,《东南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张分田:《从民本想想看君王不雅念的文化范式》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张建军:《从“增补”到“在场”——中国早期绘图不雅念的嬗变》,《王人鲁艺林》,2004年 01期
杨健吾:《藏传释教的颜色不雅念和习俗》,《西藏艺术研究》,2004年 03期
杨福泉:《略论纳西族的存一火不雅》,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区域史
萧朱颜、郭湖生:《东周往常城市史研究》,《新建筑》,2004年 05期
任重、陈仪:《魏晋南北朝城市住户管制刍议》,《许昌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张文:《〈宋代江南城市研究〉评介》,《中国史研究动态》,2004年 02期
余江宁:《论宋代京城的文娱生活与城市奢华》,《安徽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邓琳、郭剑锋:《南宋四川平地城市看重设施研究》,《主见师》,2004年 03期
张金花:《宋代的告白与城市阛阓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1期
陈国生:《徐霞客对明代南边城市地舆的西席》,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吴小凤:《明代广西城市圩市建立研究》,《广西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2期
严忠明:《直街不雅念与澳门早期城市建立的国法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1期
刘吕红、阙敏:《简析清代四川富荣盐区的城市变迁》,《文史杂志》,2004年 03期
郑孝燮:《中国古代城市形制“以礼为本”的举座性》,《城乡建立》,2004年 01期
张健、刘春雪、刘敬东、刘健:《浅析我国古代城市主见的文化与特色》,《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赵楠:《十九世纪中世上海城市生活——以〈上海新报〉为视点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1期
周忍伟:《传统城市近代工业发展轨迹和特征——芜湖近代工业个案研究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 01期
李金林:《中国大连近代(1898-1945)城市形态与建筑》,《城建档案》,2004年 01期
李开国:《论近代西北地区城市的特性过火影响》,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邱国盛:《从东说念主力车看近代上海城市群众交通的演变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王川:《藏区城市昌都的近代变迁》,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于丽萍:《城市近代化:近代北京书业发展的动因》,《北京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2期
何小林、董卫:《汉口原租界区城市空间演进解读》,《主见师》,2004年 05期
林星:《近代福建城市社会阶级的变化》,《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》,2004年 06期
陈晓鸣、张蕾:《中国近代城市史个案研究举要》,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秦彬:《近代成都的赌博之风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》,《四川大学学报》, 2004年 S1期
水羽信男:《日本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》,《历史研究》,2004年 06期
谭刚:《抗战时期的西部交通建立与城市发展》,《天府新论》,2004年 02期天府新论
葛兆光:《古舆图别解——读明代方志舆图的感念三则》,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,2004年 03期
王华艳、范立舟:《南宋乡村的非政府势力初探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刁培俊: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截止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,2004年 02期
李禹阶:《朱熹的家眷礼节论与乡村截止想想》,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4期
秦海滢:《论明代乡村熏陶的发展历程》,《朔方论丛》,2004年 02期
张应强:《清代西南生意发展与乡村社会——以净水江下贱三门塘寨的研究为中心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1期
张宇权:《试论晚清传统士医师的乡村社会治理理念——以刘锡鸿为例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4期
王爱平:《权利的文化收罗: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紧迫办法——读杜赞奇〈文化、权利与国度〉》,《华裔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饶伟新:《论地盘翻新时期赣南农村的社会矛盾——历史东说念主类学视线下的中国地盘翻新史研究》,《厦门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刘彦芬:《试析梁漱溟乡村建立通顺》,《聊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高国舫:《文化修订——梁漱溟乡村建立的着眼点》,《表面界》,2004年 02期
史振厚:《晏阳初乡村修订想想造成的表面配景》,《河南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4期
郭旭东:《从文化遗存看渔洋在商代的聚落性质》,《殷都学刊》,2004年 02期
陈朝云:《商代聚落模式过火所体现的政事经济景不雅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04年 03期
李树辉:《唐代粟特东说念主侨民聚落造成原因考》, 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程艳:《侗族聚落过火文化初探》,《重庆建筑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韩茂莉:《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聚落散播与环境取舍》,《地舆学报》,2004年 04期
翁有为、徐有威:《“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势国际学术研讨会”综述》,《史学月刊》, 2004年 11期
张佩国:《口述史、社会牵挂与乡村社会研究——浅谈民事诉讼档案的解读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12期
赵崔莉:《区域社会史的新范式——〈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样子的演变〉评介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 04期
《〈中国乡村研究〉》(目次),《盛开时间》,2004年03期
梁敬明:《中国乡村史研究:学术史的回想与想考》,《浙江学刊》,2004年 02期
李善峰:《20世纪的中国墟落研究——一个以著述为陈迹的规划》,《民俗研究》,2004年03期
修云福:《西汉东说念主口迁移对边域经济开导的作用》,《伊犁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郧军涛:《从乾隆朝在帕米尔地区的施政方略看其“因俗治边”计谋》,《喀什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张丹卉:《论明清之际东北边河山镇的调谢》,《中国边域史地研究》,2004年 01期
陈炜、赵健:《近代民商与边域地区的民族经济开导——以广西少数民族农家经济变迁为释例》,《湖北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王海晨、孙琰:《民国时期东北方位政府“以路治边”计谋研究》,《辽宁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苍铭:《疟疾对西南边域民族组成和散播的影响》,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王剑:《唐五代江南工生意布局研究》,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,2004年 02期
周敏:《唐宋时期江南经济区造成及特性分析》,《安徽农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张筱兑:《论南宋建炎中兴及江南民生》,《大连民族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胡青、简虎:《论宋元之际江南书院对社会的熏陶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6期
李伯重:《八股除外:明清江南的熏陶过火对经济的影响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1期
王秀气:《元代江南地区的士商亲融关系》,《历史教学》,2004年 05期
王仁杰:《明代江南地区的生意举止》,《江苏商论》,2004年 02期
陈江:《晚明江南东说念主士的方位毅力与均权想想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2期
冯季昌、华林甫:《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成绩——评冯贤亮著〈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截止〉》,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洪璞、李静:《明代以来江南市镇的内涵与发展——太湖南部四镇的个案解析》,《安徽史学》,2004年 05期
王日根:《明清市镇经济研究的新高度——任放著〈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〉评介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唐力行、申浩:《互异与互动:明清时期苏州与徽州的市镇》,《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陆咸:《从“苏湖熟、寰宇足”到“衣被寰宇”——明、清时期江南地区本钱主义萌芽的发生》,《苏州科技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陈剑峰:《明清时期江南“湖丝”贸易喜悦原因探析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5期
范金民:《明清时期江南与福建广东的经济研究》,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唐力行:《明清以来苏州、徽州的区域互动与江南社会的变迁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2期
黄鸿山、王卫平:《清代社仓的兴废过火原因——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西席》,《学海》,2004年 01期
李伯重:《十六、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(下)》,《 中国农史》,2004年 04期
方行:《清代前期江南的劳能源阛阓》,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吴滔:《清代江南的一田两主制和主佃关系的新样子——以苏州地区为中心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,2004年 05期
陈国灿:《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》,《浙江学刊》, 2004年 05期
郭常英:《“市镇研究”平坦大路——“中国江南市镇国际学术研讨会”综述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5期
范金民:《江南市镇史研究的走向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8期
陈东辉:《清代江南地区学术研究喜悦与私家藏书发达之关系初探》,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》,2004年 04期
余新忠:《了解吴地早期历史的好读本——〈吴国史〉读后》,《苏州科技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龚关:《明清时期华北阛阓的发展与制约》,《山西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海岩:《近代华北当然灾害与天津边际化的穷人阶级》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刘
李军:《浅析近代华北农村的崇利重商之风》,《晋阳学刊》,2004年 03期
简萍:《试析1933—1937年间华北私运过火影响和冲击》,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3期
王加华:《抗日干戈前后华北作物拔擢的变化趋势——以棉花与食粮作物对比为中心》,《中国农史》,2004年 02期
王薇:《从方志看明代直隶学田》,《中国方位志》,2004年 05期
陈新海:《清代直隶地区城镇散播的地域特征》,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》, 2004年 02期
苑一又欣:《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棉花坐蓐》,《农业考古》,2004年 03期
苑一又欣:《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植树造林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当然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苑一又欣:《清末直隶的农业熏陶》,《历史教学》,2004年 02期
苑一又欣、朱彦华:《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水灾治理》,《河北后生管制干部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池子华、李红英:《祸殃、社会变迁与流民——以19、20世纪之交的直隶为中心》, 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田伯伏、谢凤华、赵建明:《京汉铁路与直隶沿线工业的起步》,《河北后生管制干部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程家明:《区域商会研究的有利尝试——评〈直隶商会与直隶社会变迁〉》,《河北学刊》,2004年 02期
赵世瑜:《京畿文化:“大败京”建立的历史文化基础》,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许檀:《清代河南的北舞渡镇——以山陕会馆碑刻贵寓为中心的西席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1期
许檀:《清代河南赊旗镇的生意——基于山陕会馆碑刻贵寓的西席》, 《历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孙雅彬:《“明清以来华北社会经济研究”学术研讨会综述》, 《中国史研究动态》,2004年 06期
乔南:《“明清以来华北社会经济研究”学术研讨会综述》, 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王健:《从地域视线中透析主流文化的到手之作——读孟祥才、胡腾达〈王人鲁想想文化史〉》,《孔子研究》,2004年 01期
徐卫民:《秦都城中礼法建筑研究》,《东说念主文杂志》, 2004年 01期
李自智:《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中轴线问题》,《考古与文物》,2004年 04期
李瑞:《中国古代都城空间形态要素分析——以唐宋都城为例》,《南都学坛》,2004年 04期
社会问题与社会截止
卜凤贤:《周秦两汉农业灾害系统的要素组成》,《农业考古》,2004年 01期
张文采:《汉安帝时期的当然灾害过火特性》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卜风贤: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时空散播研究》,《中国农学通报》,2004年 05期
张敏:《论水灾在南北朝宝石及干戈中的作用》,《鄂州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王尚义、任世芳:《唐至北宋黄河下贱水灾加重的东说念主文配景分析》,《地舆研究》,2004年 03期
吴孔明:《浅议唐代的当然灾害——读<资治通鉴>笔记》,《渝西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么振华:《唐代当然灾害及救灾史研究综述》,《中国史研究动态》,2004年 04期
林文勋:《宋代富民与祸殃接济》,《想想阵线》,2004年 06期
郭文佳:《论宋代灾害调停关节》,《求索》,2004年 09期
徐心希:《明清时期闽台当然灾害对妈祖信仰的影响》,《莆田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刘锡涛、陈雅妍:《福建明代水灾的时空散播》,《福建地舆》,2004年 01期
李晶:《论崇祯年间的当然灾害及影响》,《河北后生管制干部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杨鹏程:《清季湖南祸殃与民变》,《株洲工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闵宗殿:《清代苏浙皖蝗灾研究》,《中国农史》,2004年 02期
张莉:《乾隆朝陕西祸殃及救灾计谋》,《历史档案》,2004年 03期
包庆德:《清代内蒙古地区祸殃研究不祥》,《中国史研究动态》,2004年 04期
包红梅:《清代内蒙古地区祸殃成因分析》,《前沿》,2004年 04期
于志勇:《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荒政初探》,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杨鹏程:《清朝后期湖南水灾研究》,《湖南工程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04年 03期
苑一又欣、朱彦华:《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水灾治理》,《河北后生管制干部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陆和健:《清末民初江苏的当然灾害过火影响》,《苏州科技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王文涛、刘树友:《清末民国时期秦东地区当然灾害的不祥及特性》,《渭南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杨北:《一条史料看祸殃》,《防灾博览》,2004年 02期
张颖华:《古代湘省旱灾与诗》,《长沙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张颖华:《古代湘省水灾、旱灾与诗》,《船山学刊》,2004年 01期
古永继:《历史上的云南当然灾害考析》,《农业考古》,2004年 01期
池子华、李红英:《祸殃、社会变迁与流民——以19、20世纪之交的直隶为中心》,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刘海岩:《近代华北当然灾害与天津边际化的穷人阶级》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02期
顾旭娥:《朗朗乾坤无食觅 满目荒凉为那般——1942~1943年河南祸殃漠因探析》,《中州今古》,2004年 Z1期
张喜顺、羊守森:《民国时期祸殃探析》,《贵州文史丛刊》,2004年 01期
苏新留:《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初步研究》,《中国历史地公论丛》,2004年 03期
陈晓锋:《对1928年陕甘祸殃及接济的西席》,《兰州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甄尽忠:《<周礼>中社会调停想想略论》,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李亚光:《战国时期荒政的特征》,《渤海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3期
刘春香:《魏晋南北朝时期荒政述论》,《许昌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周兆望、蔡定益:《魏晋南朝慈功德业初探》,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周茶仙:《简论朱熹接济救荒的社会福利想想与举止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8期
杜伟:《略述两宋社会保险轨制》,《沙洋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陶君丽、光春云:《1303年洪洞地震的赈灾对策》,《中国地震》,2004年 03期
汪火根:《明代仓政与基层社会截止——以磋议仓和社仓为例》,《龙岩师专学报》,2004年01期
戴卫东:《略论明代社会保险计谋扩张中的流毒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唐力行、徐茂明:《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社会保险的比拟研究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04年03期
吴滔:《清至民初嘉定宝平地差别厂传统之转念——从接济饥馑到州里自治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02期
吴洪琳:《清代陕西社仓的规划管制》,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黄鸿山、王卫平:《清代社仓的兴废过火原因——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西席》,《学海》,2004年 01期
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:《雍正朝确立社仓史料(上)》,《历史档案》,2004年 02期
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:《雍正朝确立社仓史料(中)》,《历史档案》,2004年 03期
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:《雍正朝确立社仓史料(下)》,《历史档案》,2004年 04期
徐说念稳:《清代社会接济轨制初探》,《长沙民政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雷妮、王日根:《清代宝庆府社会接济机构建立中的官民诱导——以育婴堂和养济院为中心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3期
杨鹏程:《清季湖南救灾赈务研究》,《中南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王显成:《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过火警告》,《安徽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池子华:《辛亥革掷中留日医学生的救护行动》,《徐州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陶水木:《北洋政府时期上海慈善资金起头初探》,《档案与史学》,2004年 01期
高鹏程、李震:《张謇与清末民初南通的慈功德业》,《南通工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李文海、朱浒:《义和团通顺时期江南绅商对干戈遗民的社会调停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02期
杨旭东、黄兆宏:《我国古代防治当然灾害的主张及阅历述略》,《开导研究》,2004年 01期
邵永忠:《二十世纪以来荒政史研究综述》,《中国史研究动态》,2004年 03期
李勤:《民国时期的灾害与巫术救荒》,《湘潭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蔡勤禹:《民国慈善团体述论》,《档案与史学》,2004年 02期
顾德曼:《民国时期的同乡组织与社会关系收罗——从政府和社会福利办法的转念中对方位、个东说念主与公众的真心谈起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4期
池子华:《“军阀时期”中国红十字会的兵灾救护》,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6期
朱浒、杨念群:《现代国度理念与方位性实践交互影响下的医疗步履——中国红十字会发源的双重历史渊源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5期
苏新留:《旅平河南赈灾会举止始末》,《南都学坛》,2004年 02期
廖建林:《1920年朔方五省大旱灾及赈灾述论》,《咸宁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梁金仓:《银川平罗荒芜面震灾害接济启示》,《防灾博览》,2004年 02期
张根福:《战祸、当然灾害与遗民迁移——抗战时期安徽省个案研究》,《民国档案》,2004年 04期
徐旭阳:《挣扎战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接济救灾办事的评述》,《培训与研究-湖北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蔡勤禹:《华洋义赈会工赈救灾举止析论》,《东方论坛》,2004年 04期
朴敬石:《南京国民政府接济水灾委员会的举止与民间义赈》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5期
赵朝峰:《地盘翻新干戈时期的祸殃与中国共产党的对策研究》,《党史研究与教学》,2004年 05期
宋德剑:《试论客家民间社会保险:以众会为例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4年03期
黄勇:《汉末魏晋时期的夭厉与玄教》,《求索》2004年 02期
薛瑞泽:《六朝时期疫病流行及社会调停》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2期
郭文佳:《简论南宋的幼儿生育与调停》,《商丘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杜家骥:《清初天花对行政的影响及清王朝的相应方法》,《求是学刊》,2004年 06期
王佑军:《对清后期在华基督教医疗行状的几点想考——兼论其与中邦原土医疗行状的比拟》,《商丘职业时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赵献海:《简评<清代江南的夭厉与社会——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>》,《中华医史杂志》,2004年 03期
赖文、李永宸:《食粮、习俗、卫生与十九世纪的岭南夭厉》,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》,2004年 10期
张勇:《南京国民政府对天花的把稳》,《六盘水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梁永钰:《首届中国医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》,《中华医史杂志》,2004年 01期
刘雪芹、曹礼龙:《夭厉与民风关系之初探》,《和田师范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孟庆云:《夭厉与中华民俗文化》,《医古文学问》,2004年 03期
邱登茂、鲁兆麟:《从台湾寺庙药签看民俗疗法与中医学的关系》,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邓正来:《信与中国传统医学》,《念书》,2004年 09期
吴志明、石瑜:《试论<夭厉论>对夭厉流行病学的领略》,《云南中医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池子华、朱琳:《解读清代机密社会的文化密码——<文化与叛乱>简评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潮龙起、甘满堂:《清代机密会党的茶诗与茶阵》,《农业考古》,2004年 04期
邹桂芹:《东北会党与清末民初反清反袁翻新》,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6期
刘云生:《清代会党的地域环境与清政府的社会截止》,《重庆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4期
罗会光:《平实创新 重构历史——评介<湖南近代机密社会研究>》,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郑东:《二十世纪初帮会的新变化》,《和田师范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李淑蘋:《民国机密社会史的一部力作——<民国绿林史>评介》,《晋阳学刊》,2004年 02期
曹关群、谢忠强:《试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匪徒诓骗洋东说念主案——以“临城劫车案”为视角》,《绥化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梁家贵、许广芳:《抗日干戈时期机密社会研究综述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1期
欧阳恩良:《中国机密社会两大系统比拟研究之学术史回想》,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4期
李早霞:《晚清湖南流民成因浅析》,《零陵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邹怡:《民国壬戌浙西灾民千里浮写照——方赞修<勘灾杂咏>解说》,《中国历史地公论丛》,2004年 02期
王春英:《抗战时期遗民收留所确切立过火特性》,《抗日干戈研究》,2004年 03期
张根福:《战祸、当然灾害与遗民迁移——抗战时期安徽省个案研究》,《民国档案》,2004年 04期
毕苑、H.K.Harrison:《烟毒问题与近代山西社会》,《晋阳学刊》,2004年 05期
陆吉康、段艳:《近代右江流域烟毒探析》,《南宁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3期
郑泽隆:《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的禁赌:起因、历程与见效》,《华南理工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张小也:《健讼之东说念主与方位群众事务——以清代漕讼为中心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2期
左卫民、辛国清、周洪波:《中国传统社会纠纷措置机制研究论纲(下)——以明清为契入点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科版),2004年 01期
陈倩:《西汉刘邦时期社会截止想想初探》,《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王大建: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次序结构》,《文史哲》,2004年04期
刁培俊: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截止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,2004年 02期
张文:《两宋时期西南地区的民族冲突与社会截止》,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6期
李禹阶:《朱熹的家眷礼节论与乡村截止想想》,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04期
衷海燕:《明代中世乡约与社区治理——吉安府乡约的个案研究》,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常建华:《明代江浙赣地区的系族乡约化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5期
原彦平:《清代顺康雍乾四朝保甲制的变迁》,《青海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2期
段自成:《清末民初新疆乡约的特性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4期
田水:《乡约,民间次序的重建》,《江苏警官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李细珠:《清末民间公论与官府手脚之互动关系——以张曾yáng与秋瑾案为例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,2004年02期 2
周榜师、曾金玉:《从中央苏区“扩红”看国度、方位组织和大众的互动》,《党史文苑》, 2004年 08期
董建波、李学昌:《1940年代后期江浙农村社会失控的历史想考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侨民与东说念主口
罗运胜:《先秦至明代沅水中游地区的侨民》,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修云福:《西汉东说念主口迁移对边域经济开导的作用》,《伊犁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3期
任桂园: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峡盐业与侨民及侨民文化述论》,《盐业史研究》,2004年 01期
薛平拴:《隋唐时期陕西境内的东说念主口迁移过火影响》,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4期
徐懿姣、傅国萍:《唐代黑龙江地区汉族东说念主口之踪影明显加多》,《黑龙江史志》,2004年 04期
李雨潼、王咏:《唐朝至清朝东北地区东说念主口迁移》,《东说念主口学刊》,2004年 02期
邹登顺:《论元明清三峡地区的侨民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》,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5期
李永芳、周楠:《明初洪洞侨民在河南的历史西席》,《商丘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彭勇:《明代广西班军轨制研究——兼论班军的非军事侨民性质》,《中国边域史地研究》,2004年 03期
王海燕:《明代京东地区军籍侨民述略》,《河北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张建中:《对明代前中期南京回回搬动的再探讨》,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林金树:《晚明社会变迁与农村东说念主口流动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,2004年 01期
冯敏:《明清侨民与四川饮食文化》,《四川烹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2期
赵常兴、周敏:《侨民对清代陕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开导与制约》,《安徽农业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赵常:《清代陕南侨民过火对当地经济的影响》,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1期
徐茂明:《清代徽苏两地的家眷搬动与文化互动——以苏州大阜潘氏为例》,《史林》,2004年 02期
杨选娣:《清代归化城土默故意区的汉族侨民与“犋牛”村名的产生》,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郑哲雄、张建民、李俊甲:《环境、侨民与社会经济——清代川、湖、陕交壤地区的经济开导和民间民风之一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3期
秦树才、田志勇:《绿营兵与清代云南侨民研究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 03期
丁玲玲:《清代前期侨民台湾对泉州社会经济的影响》,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张士尊:《清代盛京侨民与二元行政管制体制的变迁》,《东北师大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高顺艳:《太平天堂干戈后的广德县侨民》,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1期
熊春云:《清末桂西南地区的侨民实边》,《中国边域史地研究》,2004年 01期
梁茜茜:《试析清末广西国外侨民的几个特性》,《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》,2004年 01期
韩志远:《晚清广东客家侨民探讨》,《赣南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李国林:《小刀会举义与上海近代侨民趋势变化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周春英:《近代东北三省关内侨民动态的分析》,《中国边域史地研究》,2004年02期
彭先国:《侨民与近代湖南士风》,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闫天灵:《论汉族侨民影响下的近代蒙旗经济生活变迁》,《内蒙古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3期
王人春风:《日本向中国东北侨民计谋评析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04年 01期
郝正春、岳谦厚:《民国时期山西农村东说念主口搬动之分析》,《山西师大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刘好意思言:《巴东说念主源头与巴东说念主搬动》,《达县师范高级专业学校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戴迎华、魏惠卿:《历史上朔方侨民对镇江经济的影响》,《江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马婷:《回族历史上的五次侨民潮过火对回族族群的影响》,《回族研究》,2004年 02期
杨彦杰:《客家侨民与方位文化的建构——以“开善”系族社会为例》,《福建论坛》,2004年 10期
李惠娟:《客家侨民与文化的变迁》,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2期
傅红、罗谦:《解析会馆文化 透视侨民社会——从成都洛带镇会馆建筑谈起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科版),2004年 04期
陈支平:《福建向台湾侨民的家眷外植与研究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 2004年 02期
常海成:《山东淄博的枣强侨民初考》,《衡水师专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龚咏梅:《孔飞力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课题——对于国外华东说念主侨民史研究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,2004年 05期
安介生:《历史时期中国东说念主口迁移多少礼貌的探讨》,《地舆研究》,2004年 05期
刘宗萍:《近二十年来明清西南东说念主口迁移史研究详细》,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张文新、朱良:《近十年来中国东说念主口迁移研究过火评价》,《东说念主文地舆》,2004年 02期
孟古托力:《东汉东北汉族东说念主口的发展变化——〈后汉书·郡国志〉东北五郡国东说念主口数字之分析》,《学习与探索》,2004年 02期
袁延胜:《东汉初年和末年东说念主口数目》,《南都学坛》,2004年 03期
孙继民:《对于唐宪宗元和时期割据藩镇的户口讲演——兼评〈中国东说念主口史·隋唐五代时期卷〉》,《江汉论坛》,2004年 06期
宋乾、宋艳玲:《试论宋代严禁略卖东说念主口》,《河北工程时刻职业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1期
李小红:《计产育子:宋代南边家庭东说念主口的自我调适》,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郑维宽:《宋代广西东说念主口数目考据》,《广西社会科学》,2004年 09期
陈国灿:《南宋太湖流域市镇的东说念主口鸿沟与住户结构》,《许昌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4期
郑维宽:《明代广西东说念主口数目考据》,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4年 05期
郑维宽:《明代万历时期云南东说念主口数目考据》,《曲靖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5期
安介生:《明代山西藩府的东说念主口增长与数目统计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05期
刘子鹏:《明清以来东说念主口变迁对宁南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》,《宁夏党校学报》,2004年 02期
刘宗萍:《清代三峡地区的东说念主口与地商榷题试探》,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郑云波:《清代中期的东说念主口发展》,《东说念主口学刊》,2004年 02期
高永君:《浅谈晚清时期的东说念主口问题》,《沈阳熏陶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2期
郝锦花:《民国初年山西东说念主口增长逐渐的原因分析》,《太原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法制社会史、社会经济史过火他
徐昕:《国度的立场:民间收债和私力接济的抒发与实践-以华南一个民间收债个案为例》,《中外法学》,2004年01期
李力:《清代法律轨制中的民事习惯法》,《法商研究》,2004年02期
郑定、杨昂:《2003年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回想》,《法学家》,2004年01期
张文香、萨其荣桂:《传统诉讼不雅念之怪圈——“无讼”、“息讼”、“厌讼”之内在逻辑》,《河北法学》,2004年 03期
刘云生:《中国古代承揽契约论略——兼论明清江南棉布字号产业之法律调治》,《重庆大学学报》(会科学版),2004年 04期
卞利:《清代江西安远县地盘买卖契约告示的发现与研究》,《农业考古》,2004年 03期
浙江省档案局业务洽商处:《<清·山河县长台方位契约>先容》,《浙江档案》,2004年 10期
罗洪洋、赵大华、吴云:《清代黔东南文斗苗族林业契约补论》,《民族研究》,2004年 02期
王伟凯:《从官员出行的法律管制看明代的职务造孽监控》,《历史教学》,2004年 04期
夏清瑕:《明代宗教法律轨制》,《南京财经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3期
张佩国:《口述史、社会牵挂与乡村社会研究——浅谈民事诉讼档案的解读》,《史学月刊》,2004年 12期
周艺:《试析明代大众诉讼不雅念的特性过火成因——兼谈其对现代的鉴戒意旨》,《哈尔滨学院学报》,2004年 09期
田炯权:《清末至民国时期湖南汝城县的商品灵通和物价变动》,《清史研究》,2004年01期
张小军:《记号地权与文化经济——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,2004年03期
张萍:《明清陕西庙会阛阓研究》,《中国史研究》,2004年 03期
宋伦:《论明清山陕会馆的创立过火特性——以工商会馆为例》,《晋阳学刊》,2004年 01期
王日根:《晚清至民国时期会馆演进的多维趋向》,《厦门大学学报》,2004年 02期
李刚、宋伦:《明清工商会馆“馆市合一”模式初论——以山陕会馆为例》,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》,2004年 01期
傅红、罗谦:《解析会馆文化 透视侨民社会——从成都洛带镇会馆建筑谈起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科版),2004年 04期
宋伦、李刚:《明清山陕商东说念主在湖北的举止过火会馆建立》,《江汉论坛》,2004年 1
邢丙彦:《民国时期松江田主收租组织的地租形态与货币折租》,《社会科学》,2004年 11期
袁建伟:《历史东说念主类学视线下的中缅民间贸易——手脚“文化中介东说念主”的腾冲永茂和商号运作模式过火现代意旨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(东说念主文社科版),2004年 03期
胡文采、陈恒芬:《明朝书市探微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,2004年 04期
(路彩霞,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)